欢迎来到化学品咨询服务平台

联系我们

化学品咨询服务平台

首页>协会新闻>详情

柯城区易制毒化学品企业管理协会组织开展 会长、副会长、理(监事)单位外出学习考察活动

2023-11-08 17:24:05衢州市柯城区易制毒化学品企业管理协会秘书处876
柯城区易制毒化学品企业管理协会组织开展会长、副会长、理(监事)单位外出学习考察活动 为进一步加强与各地易制毒化学品管理部门和行业协会的交流,学习借鉴外地先进企业管理经验,开拓思路、提升眼界。经协会第六次会长办公会研究,并经主管单位同意, 2023年11月3日至5日,协会组织了会长、副会长、理(监)事单位赴宁波镇海等地参观、学习考察活动。学习考察活动由会长李勤民负责,邀请智造新城公安分局禁毒大队大队长姜聘、柯城公安分局禁毒大队教导员何刚祥及协会理(监)事以上单位领导一行23人参加,参观了宁波巨化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总控室,听取了公司黄波副总经理对企业发展情况和易制毒化学品管控工作经验介绍,并与宁波市公安局镇海分局禁毒大队教导员麻军伟、副大队长吕龙林、浙江镇洋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李况、宁波市镇海区易制毒化学品管理协会秘书长王芳等领导进行了交流。宁波巨化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是浙江省特大型国有企业巨化集团有限公司的下属子公司,成立于2005年12月5日,注册资金2.62亿元,占地面积500亩,目前员工400余人,大专及以上学历员工占公司总人数的75%。该公司主要有有机氯、有机醇两大系列产品,其中有机氯装置产能56万吨/年,规模、技术、市场占有率国际领先;有机醇装置产能10万吨/年,其正丙醇装置为全球首套烯烃氢甲酰化多相单原子催化剂应用装置,技术上填补了国际空白。该公司积极推进数字化改革,实施三零(零手动、零备机、零距离)工程、装置数字孪生系统建设、安全信息化建设、5G+工业互联网应用等,装置智能化运行水平大幅度提升,得到了省部级领导高度评价,还入选浙江省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示范企业。该公司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建有省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荣获国家绿色工厂、国家二级安全标准化企业、中国化工学会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省节能先进集体等省部级荣誉十余项,多次入选宁波市纳税五十强和镇海区纳税十强企业,连续9年入选宁波市竞争力百强和制造百强企业。2022年亩均税收24万元,评价面积506.04亩,综合评级等级为B档。2022年企业工业产值29.76亿元,营业收入32.58亿元,利润4.7亿元。该公司系宁波市镇海区易制毒化学品管理协会副会长单位,是浙江省“易报云”系统唯一的试点单位。主要装置有甲烷氯化物装置、四氯乙烯、正丙醇和异丙醇等装置,原料丙酮,辅料硫酸,产品三氯甲烷、盐酸为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在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方面,该公司聚焦数字赋能,充分应用浙江省易制毒管理信息系统和镇海区危险化学品装卸安全数字化服务系统,助推易制毒化学品管理,实现了智能化安全生产运营:一是原料、产品运输信息化——危化品运输车辆全流程智能化管控(五必查、六查验)二是生产操作零手动——在集散控制系统上进行APC改造,打造生产装置岗位操作零手动。三是精良装备零备机——运营“四精” 管理模式,满足装备长周期运行,实现传动设备零备机。四是设备智能巡检——搭建设备管控平台智能巡检,实现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五是生产装置数字孪生——在三维建模基础上,利用One Hit 数字工作台,实现生产装置数字孪生。六是安全管理信息化——人员管理、重大危险源双预防管控、培训教育、特殊作业、5G+AR眼镜、智能巡检机器人应用,实现所有购销易制毒化学品全程工业互联5G+数字化监管。宁波市镇海区是化工大区,易制毒化学品涉及企业众多,2018年,宁波市镇海区易制毒化学品管理协会成立,是宁波市第一家由镇海区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使用、储存、运输企业自愿结成的社会团体。该协会成立以来,秉持“服务、监督、协调”的宗旨, 配合公安主管部门进一步优化易制毒化学品监管模式,积极研究、探讨易制毒化学品安全管理和行业发展的理论、方针、政策, 努力提升易制毒化学品企业自防自治和风险防范能力,为防止易制毒化学品流入非法渠道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发挥协会职能作用,做好协会基础性工作,建立健全易制毒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专管员岗位职责、台帐登记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二是办好协会微信公众号,及时传递政策、文件通知、动态要闻、会议通知、节日祝福等;三是编制《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手册》,积极开展专管员培训工作,切实提高易制毒化学品行业从业人员的守法自律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四是参与《镇海区易制毒化学品全流程管控系统》建设,从源头管控,避免毒品制作辅料的非法流失。五是通过研讨、活动等多种方式传播与提升协会品牌,建设协会文化。2022年,协会荣获镇海区3A级社会组织评估登记证书。    学习考察期间,协会还组织了会员单位联谊活动,通过学习、交流,开拓了视野,促进了协会间、会员间的相互了解,加深了会员单位对协会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增强了协会凝聚力,为深入推动协会有序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